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社会基础信息数据元的定义、设计原则、表示格式及其属性。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社会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交换、共享及管理。
Title:Rural Basic Information Data Elements - Part 4: Social Basic Infor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47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908.4-2016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专门针对农村基础信息数据元的规范制定。其中第四部分聚焦于社会基础信息的数据元定义、表示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元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标准首先明确了数据元的概念,即“在特定上下文中具有明确含义并用于交换或存储的数据单元”。对于农村社会基础信息而言,数据元是构成信息体系的基础,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人口统计中的“出生日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元,它需要以特定格式存储和传输,以便于后续分析使用。
数据元的结构组成
根据标准,每个数据元应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标识符:唯一标识该数据元的代码。
2. 名称:描述数据元内容的名称。
3. 定义:对数据元含义的具体说明。
4. 类型:数据元所属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数字等)。
5. 表示格式:数据元在系统中的表现形式。
6. 值域:允许取值范围。
7. 注释:补充说明或其他相关信息。
例如,在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中,“职业类别”作为一个数据元,其值域可能包括农业工人、非农产业工人等多个选项,而表示格式则可能是固定长度的编码。
数据元的管理和维护
标准还强调了数据元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注册、发布、更新及废弃五个阶段。这有助于保持数据元库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例如,当新的职业分类出现时,应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元以反映最新情况。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标准建议建立数据元审查机制,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数据元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并及时修正错误或过时的信息。
示例解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关于农村教育状况的数据元:“学龄儿童数量”。按照标准要求,这个数据元应该具备如下特性:
- 标识符:EDU001
- 名称:学龄儿童数量
- 定义:指居住在某一区域内且处于接受义务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总数。
- 类型:整数
- 表示格式:四位阿拉伯数字
- 值域:[0, 9999]
- 注释:此数据用于评估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
通过这样的标准化定义,可以有效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的数据混乱问题,同时也便于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
总之,《DB65/T 3908.4-2016》为农村社会基础信息的数据元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也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