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锈色粒肩天牛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调查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锈色粒肩天牛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canthotomicus rufipenn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179-2015《锈色粒肩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锈色粒肩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该规程适用于河南省内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主要寄主树种如杨树、柳树等林木的综合防治工作。这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目标。
监测预警
根据标准,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在锈色粒肩天牛高风险期加强巡查。当发现单株树木受害面积超过30%或虫口密度达到每株10头以上时,即需启动应急措施。这一规定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灾害扩大。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人工捕杀成虫、设置诱捕器以及清理受害植株。特别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一般为每年6月至8月),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以有效减少种群数量。此外,对于严重受害的树木应及时砍伐并集中销毁,防止扩散。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需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推荐使用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重点对树干基部及其周围土壤进行施药。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虫期使用钻蛀性药剂灌注孔洞效果更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如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寄生性天敌控制锈色粒肩天牛的数量。同时鼓励种植蜜源植物吸引益鸟等自然天敌参与生态调控,形成良性循环体系。
综合管理措施
除了上述具体的技术措施外,还强调了加强森林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合理抚育、调整树种结构等方式增强林分抗逆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锈色粒肩天牛的发生几率。
以上内容是对DB41/T 1179-2015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旨在指导相关人员科学有效地开展锈色粒肩天牛的综合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