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秧田准备、播种、秧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采用泥质法进行水稻抛植苗育秧的生产过程。
Title:Rice Throwing Seedling Mud Method Nursery Techniqu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DB41/T 1157-2015)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为规范水稻泥质法育秧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育秧场地选择
标准指出,育秧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这一要求确保了秧苗在生长初期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避免因环境污染导致的品质下降。
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部分强调了浸种的重要性。具体要求是将种子浸泡于温水中约24小时,并定期搅拌以保证均匀吸水。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3. 培养土配制
培养土的配制需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田土、有机肥料及化肥。标准建议使用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主要成分之一,这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发育。
4. 播种密度与覆土厚度
播种时要控制好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一般建议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0克左右。同时覆土厚度应保持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能保证种子有足够的覆盖层防止干燥,又不会影响出苗速度。
5. 管理措施
在秧苗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排水。
- 温度调控: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覆盖物,既要防寒又要防晒。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秧苗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内容概括了《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中的一些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定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水稻育秧工作,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