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斑海马苗种繁育的技术要求、设施条件、亲本选择与培育、产卵孵化、幼体培育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三斑海马的人工繁育及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Breeding of Three-spot Seahorse (DB46T 371-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371-2016《三斑海马苗种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海南地区三斑海马人工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亲本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明确指出,亲本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群体,且要求其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保持水温稳定在24℃至27℃之间,盐度维持在28‰至32‰范围内。同时强调了定期更换水质的重要性,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量不低于总水量的三分之一。
2. 繁殖池设置
繁殖池的设计需考虑到三斑海马的生活习性,池底铺设沙质或泥质材料以供附着。池塘面积建议为10平方米至20平方米,深度控制在1米左右。此外,还应在池内放置一些天然石块或者人工巢穴作为产卵场所。
3. 孵化管理
对于受精卵的孵化环境,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温度保持在25℃±1℃,溶解氧浓度不得低于5mg/L。每日需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记录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当幼苗孵化出壳后,应立即转入育苗池继续饲养。
4. 幼苗培育
幼苗初期投喂轮虫类饵料,随着个体成长逐渐过渡到卤虫无节幼体直至开口饲料。整个培育阶段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确保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另外,光照强度也需适当调节,白天提供自然光照射,夜间则采用弱光照明。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三斑海马的人工繁育过程,提高苗种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成活率并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