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鞋类防滑性能的术语和定义、防滑性能等级划分、试验方法及评定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成人鞋类产品的防滑性能评价,不适用于儿童鞋及其他特殊功能性鞋类产品。
Title: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lip Resistance of Footwear
中国标准分类号:Y81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713-2015《鞋类防滑性能安全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鞋类产品防滑性能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防滑性能”的定义为:鞋底在特定测试条件下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强调了防滑性能的核心在于摩擦力。
二、技术要求
1. 静摩擦系数
标准要求鞋类的静摩擦系数应不低于0.5。静摩擦系数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与施加于此物体上的垂直力之比。这一数值的设定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确保鞋类在干燥、潮湿甚至轻微污染的环境中都能提供足够的抓地力。
2. 动摩擦系数
动摩擦系数应不低于0.4。与静摩擦系数不同,动摩擦系数是在物体已经运动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反映了鞋类在动态使用过程中的防滑能力。较低的动摩擦系数意味着鞋类在行走时更容易打滑,因此该指标同样至关重要。
三、试验方法
1. 试验环境
要求试验应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下进行。这是因为环境条件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摩擦力的表现。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试验设备
使用符合ISO 13287标准的水平滑动式摩擦系数测定仪。该仪器能够精确测量鞋底与测试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并计算出相应的摩擦系数。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四、检验规则
1. 抽样
每一批次产品抽取不少于10双作为样本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减少因个别样品异常而导致的误判风险。
2. 判定规则
如果所有被抽检样品均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则判定整批产品合格;若有任一样品不符合要求,则需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不合格品出现,则整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此规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五、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
每双鞋子都应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号及防滑等级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特性,也有利于追溯质量问题。
2. 包装
应采用防潮、防尘的包装方式,并在外包装上注明注意事项如避免重压、防止受潮等。良好的包装保护措施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保障其性能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鞋类防滑性能安全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对鞋类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企业和制造商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生产流程,确保每一件出厂的产品都能够达到规定的防滑性能指标。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选购符合相关标准的鞋类产品,以降低意外滑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