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竹节树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竹节树的人工繁育及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of Evodia Tre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竹节树繁育技术规程》(DB44/T 1694-2015)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于2015年8月3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竹节树的种质资源收集、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种质资源收集
标准中明确指出,种质资源的收集应当覆盖竹节树的主要分布区域,并且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作为采种对象。具体来说,在每年的秋季果实成熟时,应从多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采集种子,以保证遗传多样性。同时强调种子采集后需及时处理,防止发霉变质。
二、播种育苗
在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精选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温水浸泡法或药剂处理来杀灭表面附着的病原菌。播种基质应选用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至3倍,覆土后轻轻压实并浇透水。为了提高出苗率,可以在苗床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遮阳物,减少水分蒸发。
三、移植与定植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可进行移植。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尽量减少裸根时间。定植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阳光充足。定植密度根据实际用途确定,但不宜过密以免影响后期生长发育。
四、田间管理
包括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夏季适当增加磷钾肥比例增强抗逆性。定期检查灌溉系统确保供水正常,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更需加强管理。整形修剪则有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五、病虫害防控
针对常见的炭疽病、介壳虫等问题制定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例如定期巡查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销毁;合理安排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利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等。此外还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成虫以及设置诱捕器等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
六、采收加工
当竹节树达到商品规格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应注意保护主干不受伤害,并迅速送往加工厂进行初步处理。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去皮、切段、干燥等步骤,其中干燥环节尤为关键,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参数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以上就是关于《竹节树繁育技术规程》(DB44/T 1694-2015) 的一些重点条款及其详细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