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幌伞枫茎段式切枝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种苗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幌伞枫茎段式切枝的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Stem Segment Cuttings of Alder Buckth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686-2015 幌伞枫茎段式切枝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广东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幌伞枫切枝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幌伞枫切枝的茎段式繁殖与栽培管理。明确了适用范围,确保生产和管理活动符合规范。
2. 术语和定义
- 幌伞枫:指金缕梅科植物幌伞枫(Altingia chinensis)。
- 切枝:从母株上剪取的用于繁殖或装饰用途的枝条。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的术语使用,避免混淆。
3. 繁殖材料
- 繁殖材料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
- 茎段长度宜为10-15厘米,带2-3个芽点。这一要求保证了插穗具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和生根能力。
4. 扦插基质
基质需疏松透气且保水性良好,可选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良好的基质条件是成功生根的基础。
5. 环境条件
- 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维持在70%-80%。适宜的温湿度能促进插穗快速生根。
- 光照强度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叶片灼伤。
6. 田间管理
- 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及时修剪枯黄叶片。
- 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科学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喷洒生物农药如苦参碱溶液,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8. 采收标准
切枝长度不少于40厘米,粗细均匀,无机械损伤。这样的标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9. 包装与运输
使用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避免长时间堆放造成挤压伤害。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晒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幌伞枫切枝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