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对粟芒蝇抗性的鉴定方法、试验条件、评价指标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或种质资源的粟芒蝇抗性鉴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oxtail Millet Resistance to Insect Pests - Part 6: Setaria 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38.6-2016《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粟芒蝇》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谷子品种对粟芒蝇的抗性鉴定方法。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谷子品种对粟芒蝇抗性室内鉴定的技术要求,包括试验材料、试验条件、鉴定方法和结果评价等内容。适用于谷子品种及其亲本材料对粟芒蝇抗性的鉴定。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谷子种子应为纯度达到98%以上的健康种子。试验用的粟芒蝇应从田间自然发生地采集或购买专业机构提供的健康种群,确保其生理状态适合实验需求。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恒温箱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5±1)℃,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这些条件模拟了粟芒蝇自然发生的最佳环境,保证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鉴定方法
1. 接种:将粟芒蝇成虫按照每盆谷子幼苗20头的标准均匀接种到处理组幼苗上,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2. 观察记录:接种后第3天开始每日观察并记录各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苗受害情况,持续至第14天。
3. 受害指数计算:根据受害程度分级标准(0-5级),计算每个处理组的受害指数。公式为:受害指数=∑(各级受害株数×各级代表值)/总株数×5。
结果评价
依据受害指数将谷子品种分为高抗、抗病、中感、感病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 高抗:受害指数≤1.0;
- 抗病:1.0<受害指数≤2.0;
- 中感:2.0<受害指数≤3.0;
- 感病:受害指数>3.0。
以上是对DB13/T 2338.6-2016中关于谷子抗粟芒蝇鉴定部分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