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播后镇压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的播后镇压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st-Sowing Rolling of Winter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66-2016《冬小麦播后镇压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冬小麦播种后的镇压作业,提高出苗率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冬小麦产区的播后镇压作业。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作物种类,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镇压”、“镇压力度”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镇压”是指通过机械方式将土壤压实,以改善种子与土壤接触状况的过程。“镇压力度”则指镇压器对土壤施加的压力强度。这些定义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依据。
3. 镇压时间
镇压应在播种后立即进行或在播种覆土后及时完成。此条强调了时效性的重要性,因为延迟镇压可能导致水分蒸发过多,影响种子发芽。
4. 镇压工具选择
应选用具有调节功能的镇压轮或镇压滚筒,并根据土壤类型调整镇压力度。例如,在沙质土壤中应采用较轻的压力,而在黏重土壤中可适当增加压力。这有助于根据不同土壤特性优化镇压效果。
5. 镇压力度控制
对于壤土和砂壤土,推荐的镇压力度为80至120千牛每米;对于粘土,则建议控制在120至160千牛每米。这一规定基于多年试验数据,能够有效保证种子与土壤的良好结合,促进根系发育。
6. 作业速度
镇压机具的工作速度宜保持在每小时3至5公里范围内。过快的速度会导致镇压不均匀,而过慢则会降低工作效率。
7. 检查与调整
每隔一定距离(如100米)需停车检查镇压效果,必要时进行微调。此举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整个田块的镇压质量一致。
8. 特殊情况处理
在干旱条件下,应适当加大镇压力度并增加浇水频率;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后再进行镇压。这类措施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特殊需求。
以上内容概括了DB13/T 2366-2016标准中的关键要点及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希望对农业生产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