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文献中结构化数据的指标元数据要求和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涉及结构化数据管理、交换与共享的相关单位和技术领域。
Title:Structural Data Standardiz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ocument Metadata - Part 2: Indicator Meta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51.2-2016《标准文献结构化数据规范 第2部分:指标元数据》是一项河北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标准文献中指标元数据的描述与管理。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标准文献中涉及的指标元数据的创建、交换和使用。它定义了指标元数据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其属性,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基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等。这些引用文件构成了本标准的技术支撑体系,确保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 指标元数据:描述标准文献中指标特性的数据。
- 指标:用于衡量或评估某种特性或性能的具体参数。
-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这里特指描述指标的数据。
指标元数据模型
标准提出了一个包含多个层级的指标元数据模型,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组成要素:
- 顶层:定义了指标元数据的整体框架。
- 第二层:细化了具体指标的分类和属性。
- 第三层:包含了具体的指标实例及其相关属性值。
数据元素
标准详细列出了指标元数据所需的各种数据元素,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测量方法”等都是必需的数据元素。每种数据元素都规定了其数据类型、长度限制以及是否必填等内容。
数据格式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标准对数据的格式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比如,日期时间字段应采用ISO 8601格式表示;数值字段需遵循特定的精度要求等。
数据质量控制
为确保数据的质量,标准还提出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验证规则、错误处理机制以及定期的数据审核流程。此外,还强调了数据来源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应用示例
最后,标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上述理论知识来构建有效的指标元数据。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标准文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准的实际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标准文献结构化数据规范 第2部分:指标元数据》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标元数据管理方案,而且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提高标准文献的信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