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整地施肥、栽插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紫甘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rple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37-2016《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紫甘薯从种薯选择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在种薯选择与处理部分,标准强调种薯应来源于无病毒繁殖体系,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检测。种薯大小应在50克以上,确保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和抗病性。播种前需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多菌灵等药剂浸泡,以预防苗期病害。
关于栽培技术,标准推荐采用垄作方式种植,垄高一般为25-30厘米,垄距控制在80-90厘米之间。每亩适宜密度为3000-3500株,具体数量视品种特性而定。施肥上提倡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灵活调整。
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指出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灌溉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特别是在块根膨大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同时还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等,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于垄面。
病虫害综合防控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倡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减少病源基数。化学防治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对于主要病害如黑斑病,建议采用甲霜灵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针对蔓割病,则可用多菌灵灌根处理。
采收期确定依据是植株叶片开始枯黄脱落,块根达到生理成熟状态。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储藏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0-1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以延长保鲜时间。
总之,《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为规范紫甘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