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族乐器蒙古三弦的术语和定义、规格与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蒙古族传统音乐中使用的蒙古三弦。
Title:Mongolian Three-string Instrument - Standard for Mongolian Traditional Music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025-2016《蒙古族乐器 蒙古三弦》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于2016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蒙古三弦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蒙古三弦”的定义:一种由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而来的弹拨乐器,通常具有三个琴弦,主要以木料制成,广泛用于蒙古族民间音乐演奏。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规范提供了基础依据。
基本结构
蒙古三弦的基本结构包括琴头、琴杆、琴轴、琴筒、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标准中对各部件的具体尺寸、材质选择及制作工艺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琴筒应采用优质木材,确保其形状规整且无裂纹;琴弦则需选用耐久性强的金属材料,以保证音质稳定。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方面,标准强调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声学性能以及耐用性等方面。具体而言,外观上不得存在明显的瑕疵如裂缝或变形;声学性能方面,要求乐器能够发出清晰悦耳的声音,并且不同音区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耐用性则体现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试验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技术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标准还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比如对于外观检查,可以通过目视法来判断是否有缺陷;而对于声学性能测试,则需要借助专业的音频分析设备来进行精确测量。这些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检验规则
关于检验规则,标准规定了抽样方案、判定准则以及复检程序等内容。根据产品批次大小确定合理的样本数量,并按照既定标准对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发现不合格项目,允许对同一批次内的其他产品再次取样复检,直至得出最终结论为止。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最后,在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方面也有明确指示。每件成品都应当清晰地标明生产厂商信息、规格型号以及其他必要标识;包装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损伤;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碰撞;长期存放时则需保持环境干燥通风,远离潮湿和高温区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蒙古族乐器 蒙古三弦》这项地方标准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同时也兼顾到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对于促进蒙古三弦这一民族特色乐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