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沙区入河风积沙量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风沙区入河风积沙量的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the In-river Aeolian Sand Volume in Sand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X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017-2016风沙区入河风积沙量监测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在风沙地区监测河流中风积沙量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风沙区域河流中风积沙量的监测工作。其中明确了“风积沙”是指由风力搬运并在水中沉积的颗粒物质。“入河口断面”指水流进入监测河段的第一个断面,“出口断面”则是水流离开监测河段的最后一个断面。
二、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布设应遵循代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具体而言,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并确保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稳固可靠。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便利性,避免因地形复杂导致监测困难。
三、采样频率及时间间隔
对于常规监测,采样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而在洪水期或特殊情况下,则需要加密至每三天一次。每次采样时需记录当时的水位高度、流速等参数,以便后续数据分析使用。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集到的样品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称重、筛分等步骤。通过这些处理过程可以得到单位体积内的沙粒含量信息。此外还要求采用精密仪器测量沙粒直径分布情况,这对于评估风积沙特性非常重要。
五、数据记录与报告编制
所有采集的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按照统一格式填写表格。最终形成的监测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介绍、监测结果展示以及结论建议等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报告时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其能够清晰地理解监测成果及其意义。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标准强调了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这包括定期校准使用的测量工具、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以及开展外部比对实验等方式来验证测量精度。另外还建议设立专门的质量负责人监督整个流程执行情况。
以上是对《DB15/T 1017-2016风沙区入河风积沙量监测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