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黄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angcha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255-2015《黄茶加工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黄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黄茶的原料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新梢芽叶。这确保了茶叶的基本品质和卫生安全。在实际操作中,采摘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叶片,保持其完整性。
加工工艺流程
1. 杀青:杀青是黄茶初制的第一步,目的是钝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色。标准建议采用锅式或滚筒式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80℃-220℃之间,时间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调整。
2. 揉捻:揉捻过程中要适度加压,使茶叶成条率提高。揉捻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和等级。
3. 闷黄:这是黄茶特有的工序,也是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步骤。闷黄是在一定的温度(通常为30℃-40℃)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黄茶的颜色和香气。标准要求闷黄过程需要定期翻动,以保证均匀度。
4. 干燥:干燥分为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初烘温度较低,约为80℃-90℃,目的是蒸发水分;足干则提高温度至100℃-120℃,进一步固定形状并提升香气。整个干燥过程需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焦糊。
成品质量要求
成品黄茶的质量评价主要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三个方面考量。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汤色、香气、滋味等;理化指标涉及水分含量、总灰分等;卫生指标则关注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以上内容是对DB45/T 1255-2015部分核心条款的解析,希望对你了解黄茶加工技术有所帮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