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水质管理及鱼病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锦鲤的人工繁育与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Culture of Koi Car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34-2015《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锦鲤的人工繁育和养殖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苗种培育”章节中,标准指出苗种培育池的面积应为300至80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1.0至1.5米之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幼苗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培育池需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以便于日常管理。
关于亲鱼的选择,标准要求亲鱼年龄应在3龄以上,雌雄比例为1:1至1:1.5。这有助于保证繁殖的成功率和后代的质量。亲鱼的体长通常在40厘米以上,体重在500克以上,且无病害、无损伤。
在饲料投喂方面,标准强调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5%,并根据季节调整投喂量。春季每日投喂两次,夏季三次,秋季两次,冬季一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标准还对水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养殖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0至8.5之间。定期检测水质,并及时更换新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这些详细的规范,标准为锦鲤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