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三唑锡、苯丁锡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三唑锡、苯丁锡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riazamate and Phenyltin Residues in Water -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465-2016水中三唑锡和苯丁锡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测定水体中特定有机锡化合物残留量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工业废水中三唑锡和苯丁锡残留量的检测。这项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方法原理
采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LC-ICP-MS),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后,利用质谱仪检测其特有的质量数信号来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一方法结合了高效分离能力和高灵敏度检测的优势,能够有效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样品采集工作。首先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及时间,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其次,在运输和储存环节采取低温保存措施防止样品发生变化;最后经过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过滤、萃取等使待测组分富集并去除杂质,为后续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测定条件设置
为了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在仪器参数调整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 流动相组成: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并控制好比例;
- 流速设定:根据柱子规格合理设置流速以优化分离效果;
- 进样体积:确保每次进样的体积一致且适量;
- 质谱模式:切换至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选择目标化合物特征离子对作为监测窗口;
- 离子源温度:适当提高离子源温度有助于提高信号强度;
- 碰撞气种类:选用惰性气体作为碰撞介质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发生几率。
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完成所有测量之后,应按照标准给出的数据处理流程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包括基线校正、峰面积积分、校准曲线建立等步骤。同时还需要考虑空白对照实验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水平,若超出允许范围则需重新核查整个过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最终依据公式计算出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实际浓度值,并将其与限值比较作出判断结论。
注意事项
在整个实验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此外还需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测试精度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DB22/T 2465-2016》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还涵盖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帮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正确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