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汽油中酯类和甲基苯胺类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汽油中酯类和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ester and aniline content in gasoline - Gas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08-2015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酯类和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范围部分,本标准适用于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及其它无铅样品中酯类和甲基苯胺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要求试样通过内标法定量,并且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
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酯类”指具有C-O-C结构特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甲基苯胺类”包括二甲基苯胺、三甲基苯胺等衍生物。这些定义为后续检测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仪器设备章节强调使用配备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氮磷检测器(NPD)的气相色谱仪,同时要求色谱柱具备分离上述目标化合物的能力。此外还规定了进样系统、温度控制装置等硬件的具体技术参数。
样品制备环节指出取样量应精确至0.01g,加入适量内标物后需充分混匀,必要时可采用稀释方法调整浓度范围。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如液体或固体,其具体的预处理步骤也有所区别。
在操作条件方面,标准给出了载气流速、柱温程序升温曲线、检测器灵敏度设置等关键参数。例如推荐使用高纯度氮气作为载气,初始温度设定较低以确保初始峰形良好,随后逐渐升高直至完全分离所有组分。
结果计算与表述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内标法定量计算各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并提供了相应的公式。同时对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做出了明确要求,通常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即可满足实际需求。
最后,在精密度与准确度评估上,标准建议通过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具体而言,同一实验室多次测试的结果偏差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而不同实验室间的相对偏差也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是对DB34/T 2508-2015标准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