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水质调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水质调控管理。
Title:Rice Field Integrated Farming Water Quality Contro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480-2015《稻田综合种养水质调控操作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水质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地区。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安徽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制定。
2. 术语和定义:
- 稻田综合种养:在同一块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并养殖水产品(如鱼、虾等)的一种农业模式。
- 水质调控: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稻田中的水质进行调整,以满足稻谷和水产品的生长需求。
3. 水质监测:
- 频率:每月至少监测一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增加监测频次。
- 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及水产品质量安全。
4. 水质调节措施:
- 定期换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换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流动性。
- 增氧设备使用:在缺氧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增氧装置提高水中氧气含量。
- 微生物制剂应用:利用有益菌群改善底质环境,促进有机物分解。
5. 病害防控:
- 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合理安排放养密度,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疾病传播。
-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要求处理死苗死鱼等废弃物。
6. 环境保护:
-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防止污染水源。
-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要集中收集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内容涵盖了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关于水质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遵循此规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