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内容和成果提交。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DB52/T 1086-2016)是指导该省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监测范围与内容
规范明确指出,监测范围应涵盖项目区内的所有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区域。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度变化、地表径流情况等。例如,在第4.3条中强调了对于扰动土地面积较大的项目,需特别关注其周边环境的变化,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实施前后的情况。
监测方法与频率
根据规范要求,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遥感影像分析法以及地面观测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监测频率也有所不同。如第5.2条规定,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应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监测;而面状工程(如矿山开采区)则要求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并且在雨季期间增加监测次数以捕捉更多动态信息。
数据记录与报告编制
关于数据记录,规范提出了详细的格式化要求,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例如,在第6.1条中提到所有原始数据必须按照统一模板录入数据库,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同时,还规定了各类图表绘制的标准样式。至于报告编制,则强调了结论部分要客观准确,既要体现问题所在也要提出改进建议,符合第7.2条的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规范在第8章专门设置了质量控制章节。其中包括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建立内部审核机制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特别是第8.3条指出,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时,应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保障最终成果的质量。
以上是对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通过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全省范围内此类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