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河鲈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无公害食品河鲈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Harmless Food - Pond 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ver Per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食品河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65/T 3876-2016)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河鲈在池塘中的健康、环保和高效养殖。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
标准中要求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排放口,确保水源清洁。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一般为2至10亩,水深控制在1.5至2米之间。进排水系统要分开设置,并且要有独立的防逃设施。这些措施是为了保证河鲈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外界污染物的影响。
苗种选择
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规定苗种必须来自具有资质的良种场,要求苗种体表光滑无伤痕,活动力强,规格整齐。同时,苗种需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投放。这不仅关系到养殖的成功率,还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水质调控的重要性。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建议每半月施用一次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此外,还需合理投喂饲料,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饵量。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提倡采用生态防治方法为主,如加强水质管理和环境卫生;必要时可使用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超量使用或违反休药期规定。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苗种来源、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追溯。
收获与运输
收获前一周停止投喂,让鱼体内残留物排出。捕捞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及时分拣分级。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温保湿,防止挤压碰撞。这样可以保证河鲈的新鲜度和品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提高河鲈池塘养殖的成功率,生产出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的产品。这一标准对于促进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