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危险场所中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检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plosion-proof Safety Testing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Hazardous Lo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20-2016《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在具有爆炸性气体、蒸气、粉尘等危险场所中,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检测要求和技术方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危险场所”的概念,即存在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爆炸的环境。此外还定义了“防爆型式”,如隔爆型、增安型等不同类型的防爆措施。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正确实施防爆检测至关重要。
防爆检查项目
标准提出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检查内容:
- 设备结构完整性:确保外壳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 接线端子状况: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 电缆引入装置:确认密封圈完好无损且安装正确。
- 标志识别:核实产品铭牌上所标注的信息是否准确齐全。
检测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检查内容,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例如,在评估电气间隙时,需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距离标准执行;而对于温度组别,则要依据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最高表面温度来判定。
安全距离要求
根据危险区域等级的不同,标准设定了相应的最小安全间距。比如,在0区(连续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内不得安装任何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而在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中,也必须采用符合特定防护等级的装置。
维护保养建议
为了保持长期有效的防爆性能,标准强调定期维护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如清理积尘、更换老化部件以及记录每次检修情况等。
以上是对DB11/T 1320-2016中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遵循该规范能够有效预防因电气原因导致的爆炸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