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星洲红鱼(Etroplus suratensis)种质的术语和定义、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征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星洲红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Title:Star Red Fish Germplasm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531-2015《星洲红鱼种质标准》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星洲红鱼的种质资源管理,确保其遗传特性和养殖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星洲红鱼的种质资源保护、繁殖及养殖活动。明确了适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规定奠定了基础。
2. 术语和定义:
- 星洲红鱼:指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的一种特定品种。
- 种质资源:包括基因库、种群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等。
3.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特征:描述了星洲红鱼的外部形态如体色、鳞片排列等。
- 生态习性:介绍了其生活习性,比如栖息环境偏好、食性特点等。
4. 种质鉴定:
- 提出了通过形态学分析、分子标记技术等多种方法来鉴定星洲红鱼种质纯度的标准流程。
- 强调了在采样过程中要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且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5. 繁殖技术要求:
- 对亲本选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具备优良的遗传背景。
- 规定了人工授精的操作步骤,以提高受精率和幼苗存活率。
- 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记录整个繁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6. 养殖管理:
- 强调了水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定期监测水温、溶解氧等指标。
- 指出饲料投喂要科学合理,既要满足生长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或污染。
- 要求加强病害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上报。
7. 环境保护:
- 要求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 提倡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
8. 附录: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便于进一步研究使用。
以上内容是对DB35/T 1531-2015《星洲红鱼种质标准》中重要部分的深入解析。此标准对于促进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星洲红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