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闽粤栲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闽粤栲的人工栽培和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inyue Ka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525-2015 闽粤栲栽培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对闽粤栲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造林准备环节,标准要求在造林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立地条件调查,确保土壤pH值在4.5至6.5之间,同时要清除造林地内的杂草和灌木,并按照每公顷种植330株至440株的标准进行规划。
其次,关于种苗选择与处理,标准指出应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容器苗,苗木高度需达到30厘米以上且根系完整无损。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适度修剪,去除过长的主根及侧根,以促进新根生长。
再者,在栽植过程中,强调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即先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然后分层填土并压实,最后轻轻上提苗木使根系舒展。栽植深度应略高于原土印,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此外,对于幼林抚育管理,标准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三次除草松土作业,并结合实际情况施加适量有机肥或复合肥,促进树木快速成长。当幼树高度超过2米时,应及时修枝整形,保留主干通直部分,去除竞争性侧枝。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物理、生物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扩散范围,并记录相关情况以便后续跟踪观察。
以上就是对《DB35/T 1525-2015 闽粤栲栽培技术规范》中重要条文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