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组织的等级划分原则、评定指标、评定程序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组织的等级评定与管理。
Title:Divis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Forestry Pest Control Service Organizations - DB35T 1523-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523-201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组织等级划分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组织的等级划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从事森林、林木和林地有害生物预防、监测、检验、检疫、治理等工作的服务组织的等级划分。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和行业的适用性。
等级划分的基本要求
标准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组织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条件要求,包括技术能力、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
# 技术能力
- 一级:要求具备全面的技术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大规模、复杂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
- 二级: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处理较大规模的一般性防治任务。
- 三级:基本的技术能力,适合小规模、简单的防治工作。
# 人员配备
不同等级的服务组织需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例如,一级组织需要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而三级组织则只需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即可。
# 设备设施
各级别组织应拥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施。一级组织需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完善的实验环境,而三级组织则可以适当简化设备配置。
# 管理制度
所有级别的服务组织都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一级组织,还需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
防治效果评估
标准还规定了对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包括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变化、植物健康状况改善程度等指标。这些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到服务组织的等级评定和后续合同签订。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5/T 1523-2015》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等级划分依据,也为提升整个行业服务水平设定了明确的方向。这对于保障福建省森林资源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