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辨识方法和分级原则。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管理。
Title: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 Sources for Tailings Dams - DB13T 2260-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X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60-2015《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分级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工作。这意味着在河北省内从事尾矿库运营、管理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循此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尾矿库:用于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选矿厂排出尾矿的场所。
-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 危险源辨识:
- 标准要求根据尾矿库的实际状况,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条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 需要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如坝体稳定性、渗漏情况、周边环境等。
4. 分级标准:
- 根据尾矿库可能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尾矿库分为四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一级为最高等级。
- 不同级别的尾矿库需要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和应急响应方案。
5. 安全检查与维护:
- 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是对于高风险部位要加强监测。
6. 应急预案: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应急预案应当涵盖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救援行动指南等内容。
7. 监督管理:
-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对不符合规定的尾矿库依法予以处理,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尾矿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