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播种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出圃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Graft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Eggpla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13/T 2240-2015)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为茄子嫁接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嫁接方法的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茄子嫁接应采用劈接法或靠接法。劈接法适合于砧木与接穗粗度相近的情况,操作时需确保砧木和接穗的切口对齐并固定,以保证愈合效果。靠接法则适用于砧木略小于接穗的情形,通过将两者靠近并绑扎来实现连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选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完成后,苗床环境控制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保持温度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初期喷雾频率较高,随着伤口愈合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愈合后恢复正常管理。这一过程不仅关系到嫁接成活率,还直接影响后期植株的生长状况。
3. 病害防治
在育苗期间,病害防治不可忽视。标准强调预防为主,定期使用无公害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对于已发生的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株并加强消毒措施,防止病情扩散。此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开高温高湿季节也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4. 壮苗标准
根据标准,合格的嫁接茄子壮苗应具备以下特征: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正常、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具体指标包括苗高15cm左右,茎粗0.6cm以上,真叶数不少于6片等。这些标准为判断苗圃质量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提高移栽后的适应性和产量。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240-2015标准,从嫁接方法、管理要点、病害防控以及壮苗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茄子嫁接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