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池塘鱼鳖套养的场地选择、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淡水池塘鱼鳖套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Fish and Softshell Turtle Culture in Freshwater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38-2015《淡水池塘鱼鳖套养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淡水池塘中鱼类与甲鱼的套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池塘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区域。池塘的面积宜控制在2至10亩之间,深度保持在1.5至2米。池底需平整并具备一定的淤泥厚度,以利于甲鱼栖息。此外,池塘周围应设置防逃设施,并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水中溶解氧含量。
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整,包括清除杂草、翻耕池底以及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每亩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漂白粉。同时,还需投放适量的有机肥来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鱼种应选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品种如鲤鱼、鲫鱼等;甲鱼则选择健康无病害的幼苗。放养时要注意雌雄比例,通常为3:1或4:1。对于鱼类而言,每亩可放养1000尾左右;而甲鱼则根据池塘大小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100只/亩。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巡塘及疾病防控三个方面。投喂时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虾。定期巡查池塘,观察水质变化及鱼类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一旦出现病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病鱼,并使用符合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环境保护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周边环境。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化学药品,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淡水池塘鱼鳖套养的技术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