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泥鳅苗种繁育的场地要求、亲本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孵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及培育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oach Seedling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36-2015《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泥鳅苗种繁育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规定了亲本的选择标准。要求亲本来源清晰、无病害且健康。具体来说,雌鳅体长应在12厘米以上,体重在40克以上;雄鳅体长在10厘米以上,体重在30克以上。这样的选择标准是为了保证亲本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为后续的繁育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关于孵化池的要求,标准指出孵化池面积应为10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之间,水深保持在80厘米到1米之间。池底需平整并铺设软泥,同时配备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备。这些设施配置旨在创造一个适宜泥鳅卵孵化的环境,确保幼苗能够顺利成长。
再者,对于饲料投喂部分,标准强调要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食物。例如,在开口期主要投喂煮熟的蛋黄或人工配合饲料;随着个体增大可逐步增加小鱼虾、螺蛳等天然饵料的比例。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清理食台周围残留物以防止水质恶化。
最后,在疾病防控方面,该标准提倡采取预防为主的方式,包括定期消毒池塘、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以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办法,避免病情扩散影响整体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对DB13/T 2236-2015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套技术规范涵盖了从亲本挑选到最终收获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提高泥鳅苗种繁育的成功率和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