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的杂草生态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in Summer Cor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33-2015《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夏玉米田间杂草的生态防控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夏玉米种植区内的杂草防控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理范围和作物类型,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防控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杂草防控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减少杂草的发生概率。同时,在必要时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施策,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杂草种类识别与监测
标准要求对常见夏玉米田间杂草进行准确识别,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这包括定期巡查田块,记录不同生长期杂草的数量、分布及危害程度。例如,对于一年生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等,需特别注意其种子萌发期;而对于多年生杂草如香附子,则要关注其地下茎的扩展情况。
化学除草剂使用
在化学除草剂的选择上,标准强调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并重的原则。推荐使用的除草剂包括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这些药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残留风险。此外,还应注意施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因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作物损伤或环境污染。例如,在玉米苗后4-6叶期喷洒烟嘧磺隆,能有效控制多种阔叶杂草而不伤害玉米植株。
生物防治措施
除了化学手段外,标准也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抑制杂草生长。比如利用天敌昆虫(如食蚜蝇)捕食杂草害虫,或者通过种植覆盖作物(如豆科植物)竞争土壤养分资源,从而间接削弱杂草竞争力。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保护要求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标准特别指出所有防控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农药管理的规定,禁止使用已被淘汰或禁用的农药产品。同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溶液,穿戴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结
DB13/T 2233-2015《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控方案。它不仅涵盖了从杂草识别到具体防控措施实施的全过程指导,还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的需求。通过遵循本标准,可以有效地降低杂草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