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棉花田主要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无公害棉花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Title:Non-hazard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 Integrated Wee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tto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39-2016《无公害农产品 棉花田主要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棉花田中杂草的防治工作,确保棉花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无公害农产品”、“杂草”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农产品。
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强调通过农业措施如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方式减少杂草种子库的形成。
- 综合治理: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施策以达到最佳效果。
- 安全环保:优先选用对环境影响小的防控手段,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频率与剂量。
农业防治措施
1. 轮作制度:建议实行棉花与其他作物(如小麦或油菜)的轮作模式,特别是对于多年生杂草严重的地块,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
2. 翻耕整地:在播种前进行深翻土地,破坏杂草根系结构,同时将表层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埋入深层,抑制其萌发。
3. 覆盖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够保墒保温,还能阻挡部分杂草生长空间。
化学防治
- 选择适宜药剂: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比如针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喹禾灵乳油。
- 科学施药: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配制药液,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及抗药性问题。
- 适时用药:把握好杂草生长的关键时期,在其幼苗期至分蘖初期喷洒效果最佳。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来控制某些特定种类的杂草害虫数量;此外还可以种植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作为替代性植被来抑制杂草蔓延。
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
提倡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田间杂草动态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以上内容仅是对DB42/T 1139-2016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上述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