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林木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紫茎泽兰发生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by Tree Substitution in Hu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38-2016《林木替代控制紫茎泽兰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利用林木替代种植来控制紫茎泽兰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紫茎泽兰危害区域的林木替代控制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即针对湖北地区因紫茎泽兰侵扰而需要采取植物替代措施的生态治理项目。
紫茎泽兰的危害特性
标准指出,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其繁殖力极强,能够迅速侵占生态环境,抑制本地植物生长。因此,在选择替代树种时需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
替代树种的选择原则
标准强调了替代树种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与紫茎泽兰生态位不同;二是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三是能够形成稳定的植被群落。例如,可以选择乡土树种作为替代,因其更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有助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种植密度与布局
为了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的再生,标准建议种植密度不宜过稀,一般为每公顷2000至3000株。同时,合理的空间布局也很关键,通常采用块状或带状种植模式,以增强整体防护效果。
护理管理措施
包括定期清除残留的紫茎泽兰植株、适时修剪替代树木以及合理施肥灌溉等内容。这些护理措施旨在确保替代树种健康成长,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生态效益评估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对替代控制效果进行长期监测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对DB42/T 1138-2016《林木替代控制紫茎泽兰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