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斜向预应力技术的混凝土路面工程。
Title:Code for Technology of Oblique Prestressed Concret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979-2015《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对规范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规范强调了斜向预应力的设计原则。根据规范第4.1节的规定,斜向预应力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路面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具体来说,设计时需确保预应力筋布置合理,以有效控制裂缝宽度并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此外,还应结合实际交通流量预测结果,合理选择预应力张拉力值,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内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材料要求
关于材料的选择,规范第5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在原材料方面,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骨料则需采用质地坚硬、清洁无杂质的天然河砂或机制砂,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其次,对于钢筋材料,必须符合GB/T 1499.2标准,其屈服强度不应低于400MPa。同时,预应力筋也需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确保材料质量可靠。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规范特别指出了几个重点环节。例如,在第6章中提到,模板安装必须准确牢固,保证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另外,预应力筋的穿束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粘结力下降。张拉作业时,则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逐步分级加载,直至达到设计荷载为止,期间要密切监测各项参数变化情况。
验收标准
最后,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阶段,规范给出了明确的标准依据。按照第8章的规定,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几何尺寸测量以及承载能力测试等几个方面。其中,外观上不允许存在明显缺陷如蜂窝麻面等问题;几何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允许范围;承载能力试验结果需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否则视为不合格。
以上是对DB61/T 979-2015《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可以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