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黑木耳大棚挂袋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无公害黑木耳的大棚挂袋生产。
Title:Harmless Agricultural Products - Black Fungus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Hanging Bag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黑木耳大棚挂袋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430-2016)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黑木耳在大棚内采用挂袋栽培模式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一、环境条件
1. 温度:棚内温度应控制在5-35℃之间。过高会导致菌丝活力下降,过低则影响生长速度。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湿度过低会使菌丝干枯,过高易引发病害。
二、菌袋制作
1. 原料选择:木屑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麸皮、石膏等。原料需新鲜、无霉变。
2. 装袋规格:标准为直径17cm,长度50cm,装干料重约1kg。装袋要松紧适中,便于通气。
3. 灭菌时间:常压蒸汽灭菌需保持100℃以上持续8小时以上。确保彻底杀灭杂菌。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1. 接种环境:接种室要清洁、干燥,接种前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2. 发菌温度:初期25-28℃,后期降至20-25℃。注意通风换气。
3. 发菌期检查:每周检查一次,发现污染袋及时清除。
四、出耳管理
1. 挂袋高度:离地面30-50cm,行距保持40-50cm。
2. 喷水频率:耳片展开前每天喷雾2-3次,展开后增加至4-5次。
3. 光照管理:适当散射光促进耳片分化,避免直射阳光。
五、采收标准
1. 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时即可采收。
2. 采收时间宜选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操作。
3. 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
六、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定期检查棚内卫生。
2. 发生病害时可用石灰粉撒施,虫害可悬挂黄板诱捕。
3. 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提倡生物防治方法。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能够有效提升黑木耳品质,实现无公害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