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青薯2号种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马铃薯青薯2号种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Seed Potatoes of Qing Shu No. 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477-2016 马铃薯青薯2号种薯生产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马铃薯青薯2号品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该品种种薯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种薯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薯繁育制度
标准中规定了种薯繁育应遵循“三级繁育体系”,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原原种用于原种生产,原种用于生产种生产,生产种直接用于大田种植。这一制度确保了种薯质量的逐级提升,避免因种薯退化影响作物生长。
二、种薯繁殖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的沙壤土地块作为繁殖地块,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壤pH值应在5.5-7.5之间,且无重茬连作现象。这样的地块条件有利于种薯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三、种薯播种技术
播种时要严格控制种薯大小,一般每块种薯重量在30-50克之间,确保每个种薯至少有一个芽眼。播种深度以8-10厘米为宜,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株距30-40厘米。播种后要及时覆土镇压,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薯发芽。
四、田间管理措施
在田间管理上,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方案。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灵活调整。灌溉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是在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施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
五、种薯收获与贮藏
当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收获后的种薯需及时晾晒,去除泥土和病残组织,然后分级存放。贮藏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3摄氏度,相对湿度85%-90%,定期检查并剔除腐烂变质的种薯。
六、种薯质量检测
标准对种薯的质量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等。要求原原种纯度达到99%以上,原种纯度98%以上,生产种纯度95%以上。净度要求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此外还应对主要病害进行检测,确保种薯不携带检疫性病害。
七、档案记录制度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从种薯来源、繁殖过程到收获贮藏,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这不仅有助于追溯种薯质量,也为后续的品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3T 1477-2016》从种薯繁育到田间管理直至收获贮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它既体现了青海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要求,又融合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对于推广青薯2号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