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地质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Tianjin (DB12T 608-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P4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608-2015 浅层地热能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规范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文件。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若干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监测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浅层地热能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土壤温度、地下水水位、水质以及岩土体变形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浅层地热能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土壤温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地热能利用的效果,而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则关系到水资源的安全性。
监测点布设原则
在监测点的布设上,标准提出了“代表性”、“均匀性”和“可行性”的原则。这意味着监测点应能够代表整个监测区域的地质条件,并且分布要均匀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布设时还需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比如交通条件、施工难度等因素。
数据采集频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项目,标准规定了不同的数据采集频率。例如,土壤温度和地下水水位的日常监测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极端天气或异常事件)则需要增加监测频次。这种灵活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标准强调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报告。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绘制变化曲线图、统计分析变化趋势等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评估与预警机制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了安全评估与预警机制的建立。这不仅包括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迅速响应。此外,还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内容是对《DB12/T 608-2015》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促进天津市浅层地热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