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的选址、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区域内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standard Artificial Fodder Land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新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生产管理技术规程》(DB65/T 3828-2015)是新疆地区用于指导人工饲草料地生产管理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选址、土壤改良、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等各个环节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建议,旨在提高饲草料的产量与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
以下是部分关键条款及其深度解读:
选址要求
标准指出,人工饲草料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土壤pH值宜在6.5至7.5之间,地下水位应在地表以下0.8米以上。这一规定强调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对于饲草生长的重要性,因为适宜的地形可以减少水涝风险,而合适的土壤酸碱度则有助于养分吸收和植物健康生长。
土壤改良措施
针对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标准建议施用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并根据实际需要追加氮磷钾复合肥。同时提倡采用轮作制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有效预防连作障碍,为长期稳定的高产奠定基础。
灌溉与施肥管理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至关重要。标准推荐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进行节水灌溉,确保水分均匀分布于根系区域。施肥方面,则需依据不同品种的饲草需求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为了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标准鼓励采取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昆虫以及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等。此外,还强调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散蔓延。
收获时间确定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特别提到当主要饲草品种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时即可开始收割。这样做既能保证饲料品质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提醒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留茬高度以利于后续再生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文件,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