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检验的方法、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
Title:DB65T 3800-2015 Method for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of Abortive Salmonella in Hor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800-2015 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检验方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检测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指出,样品应从疑似感染动物的流产胎儿、胎衣以及母体阴道分泌物中采集。采样工具需无菌,且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外界污染。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置于4℃条件下运输和保存,最长不超过24小时。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则需将样品冷冻保存。
培养基制备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培养基的制备至关重要。标准要求使用Rappaport-Vassiliadis (RV)肉汤作为初级增菌培养基,XLD琼脂作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所有培养基都必须按照说明书严格配制,并经过质量控制验证后方可使用。
检验步骤
1. 初步增菌: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于RV肉汤中,在42±1℃下培养18-24小时。
2. 划线分离:从增菌液中取适量接种于XLD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小时。
3. 生化鉴定:对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及氧化酶试验等生化反应测试,以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
结果判定
根据国家标准,若在XLD琼脂平板上出现红色或粉红色中心带有黑色沉淀环的典型菌落,并通过一系列生化试验得到阳性结果,则可判定为马流产沙门氏菌感染。
注意事项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需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处理完样品后彻底清洗双手和工作台面。
以上是对《DB65/T 3800-2015 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检验方法》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