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褐牛胴体的分级原则、方法和标识,以及胴体分割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新疆褐牛屠宰加工企业及相关的质量控制和市场流通环节。
Title:DB65T 3794-2015 Grading and Cutting of Xinjiang Brown Cattle Carc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新疆褐牛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地方优良品种,其胴体分级与分割对于提高牛肉品质、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B65/T 3794-2015《新疆褐牛胴体分级与分割》标准对新疆褐牛胴体分级和分割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胴体分级方面,该标准规定了依据胴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度等指标对新疆褐牛胴体进行分级的方法。其中,胴体重是一个关键指标,不同级别的新疆褐牛胴体有着不同的胴体重范围。例如一级胴体的胴体重应在280公斤以上,二级胴体的胴体重应在240至280公斤之间,三级胴体的胴体重应在200至240公斤之间,四级胴体的胴体重应在160至200公斤之间。这一分级方法充分考虑了新疆褐牛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有助于实现优质优价。
其次在胴体分割方面,标准明确了胴体主要部位的划分方法。具体而言,将胴体从胸骨端沿脊椎骨中线锯开,分为左右两分体。每一分体再按照肋骨和腰椎骨的分界线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部分。前部包括肩部、胸部和颈部,中部包括背部和腰部,后部包括臀部和腿部。这种分割方法既保持了新疆褐牛胴体的完整性,又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和销售。
此外,标准还对胴体的冷却和储存提出了要求。规定胴体在屠宰后应立即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胴体应在0℃至4℃的环境中储存,并且储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新疆褐牛胴体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总之,DB65/T 3794-2015标准为新疆褐牛胴体的分级与分割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对于提升新疆褐牛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