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评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定指标及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的选育与评定。
Title:Evaluation Criteria for Beef-type Xinjiang Brown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791-2015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评定新疆褐牛的肉用性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褐牛种群中具有肉用潜力的新类型个体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对象和范围,确保评定工作有明确的目标群体。
2. 术语和定义
- 新疆褐牛:指原产于新疆地区的特定牛品种。
- 肉用性能:包括生长速度、胴体品质、肌肉量等指标。
这些定义为后续评定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有助于统一评定标准中的专业术语理解。
3. 评定指标
- 体重与体尺:要求记录成年公牛体重不低于850kg,母牛不低于500kg;同时测量体长、胸围等体尺数据。
解读:体重和体尺直接反映牛只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衡量肉用潜力的重要物理指标。
- 屠宰率:达到55%以上视为合格。
解读:屠宰率是衡量胴体产出效率的关键指标,较高的屠宰率意味着更多的可食用肉质部分。
- 眼肌面积:要求在第12-13肋骨间测量,面积需大于80平方厘米。
解读:眼肌面积反映了背部主要肌肉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肉质产量。
4. 评定方法
- 使用称重设备精确测量体重,采用钢卷尺测量体尺数据。
- 屠宰后立即测定胴体各项参数,包括眼肌面积、脂肪厚度等。
解读:科学合理的测定方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评定结果提供可靠依据。
5. 等级划分
根据综合评分将个体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
解读:这种分级制度便于对不同个体进行分类管理,也为养殖者提供了改进方向。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65/T 3791-2015标准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新疆褐牛的肉用性能,为提升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