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内 flea(蚤类)防制的基本原则、防制方法、效果评估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开展蚤类防制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及公共场所管理单位。
Title:Norm for Vector Bio-control Part 5: Control of Fleas DB44T 1652.5-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C 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652.5-2015《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范 第5部分:蚤类防制》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蚤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蚤类”的概念,即指寄生在哺乳动物或鸟类体表吸血的昆虫,如猫栉首蚤等。这一定义有助于明确防制对象,确保措施精准有效。
二、防制原则
1. 综合防制:采用环境治理、化学防制、物理防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2. 安全环保:优先选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药剂和技术。
3. 持续监测:定期开展蚤类密度调查,评估防制效果。
三、环境治理
1. 清除孳生地: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清除杂草、垃圾等可能成为蚤类滋生的场所。
2. 改善居住条件: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蚤类进入室内。
3. 防止宠物携带: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避免其成为蚤类传播媒介。
四、化学防制
1. 使用药剂:推荐使用国标规定的杀虫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等。
2. 施药方法:采用滞留喷洒、空间喷雾等方式,确保药剂均匀覆盖目标区域。
3. 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浓度,避免过量使用;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品。
五、物理防制
1. 使用工具:如粘捕器、捕蚤器等。
2. 设置位置:选择蚤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安装设备。
3. 定期清理:及时更换捕捉到的蚤类,保持装置正常运行。
六、防制效果评估
1. 密度监测:通过蚤笼法、灯诱法等手段检测蚤类数量变化。
2.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时间、地点、结果等内容。
3. 效果判定:根据密度下降幅度判断防制措施是否有效。
七、培训与宣传
1. 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向公众普及蚤类危害及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八、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预案,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启动相应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以上内容是对DB44/T 1652.5-2015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蚤类防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