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计量器具送检样品收发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收发流程、记录与档案管理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计量器具送检样品的收发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eceipt and Dispatch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for Inspection - DB44T 1617-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J89
国际标准分类号:1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617-2015计量器具送检样品收发管理规范》是一项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计量器具在送检过程中的样品收发管理工作。这项标准对于确保计量器具检测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保障相关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样品接收流程
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样品接收环节,首先需要确认送检单位提供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编号等基本信息。此外,还需检查样品的状态,确保其没有明显的物理损伤或功能异常。标准特别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要求建立详细的接收登记表,该表格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送检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送检日期、样品数量、状态描述等。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后续追溯,还能有效防止因信息缺失导致的纠纷。
样品标识与存放
为便于管理和识别,标准明确规定每件样品都必须附有唯一标识符。这一标识符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或是其他形式的编码系统,但需保证其唯一性和持久性。样品存放时应当按照类别分区管理,并且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精密仪器来说,防尘、防潮、防震都是必要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过期或无主样品。
检测过程中的跟踪管理
在检测过程中,样品跟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标准指出,实验室内部应当设立专门的样品流转记录本,用于记载样品从接收至最终出具报告期间的所有操作记录。这些记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检测项目、开始时间、完成时间、负责人员姓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透明度,便于监督和审计。
报告发放与归档
当所有检测工作完成后,实验室应及时向送检单位提供正式的检测报告。在此之前,还需要对报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一旦报告发放完毕,原样或者复样(视具体情况而定)应回收并妥善保存至少一年以上,以便于可能存在的争议解决时作为证据使用。另外,所有的文档资料均需按年度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档案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DB44/T 1617-2015计量器具送检样品收发管理规范》涵盖了从样品接收、标识存放、检测跟踪到报告发放归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遵循此标准能够帮助各相关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