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标准和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和防御。
Title:Crop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Grades - Winter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08-2015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 冬小麦》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冬小麦在不同气象灾害下的等级划分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
气象灾害类型
标准中定义了多种可能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象灾害,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和干旱等。
灾害等级划分
# 低温冷害
根据日平均气温和持续时间来划分低温冷害等级。例如,当日平均气温≤4℃且持续3天以上时,属于轻度低温冷害;若日平均气温≤2℃且持续5天以上,则为重度低温冷害。
# 干旱
以降水不足导致土壤含水量低于某一阈值作为判断依据。轻微干旱指有效降水量减少20%-40%,而严重干旱则是指有效降水量减少超过60%。
# 干热风
结合气温升高幅度与湿度下降情况来确定干热风强度。一般而言,当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5℃以上,并伴有相对湿度小于30%时,可视为中度干热风;若气温高出7℃以上且湿度低于20%,则达到重度水平。
影响评估
对于每种灾害等级,标准还给出了相应的产量损失预测模型。比如,在遭遇轻度低温冷害的情况下,预计减产幅度约为10%-20%;而重度低温冷害可能导致减产达40%甚至更多。
防护措施建议
为了减轻气象灾害给冬小麦带来的不利影响,标准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其中包括提前灌溉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使用抗逆品种以及合理安排播种期等方法。
总之,《DB11/T 1308-2015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 冬小麦》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将复杂的自然现象量化,并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农业生产者更好地防范风险,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