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等院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要求、评价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高等院校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工作。
Title: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lean Produc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64-2015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院校》是一项专门针对高等院校制定的清洁生产评价标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资源能源利用指标。该标准要求高等院校应优先选用节能、节水设备和设施,确保能源消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学校建筑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空调系统要具备变频调节功能,用水设备需安装节水装置。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在污染物产生控制方面。标准强调要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建立完善的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化学试剂、废液等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置,不得随意排放。同时,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也应实现资源化利用,如通过堆肥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
再者,关于环境管理绩效部分。高等院校需要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监督工作。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增强全员环保意识。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鼓励师生参与绿色创新项目研究。
最后是产品与服务相关要求。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之中。同时也可以尝试开发具有环保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中来。
以上就是对DB11/T 1264-2015中一些关键内容的具体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共同推动高校领域的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