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紫珠药材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紫珠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Guangdong Zizyphus Medicinal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94-2015《广东紫珠药材培育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规定了广东紫珠药材的培育技术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江西地区栽培的广东紫珠药材生产。这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地域限制,确保了技术措施的适用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广东紫珠”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唇形科植物广东紫珠的干燥叶或带叶嫩枝。这一定义有助于区分其他相似植物,保证药材的质量。
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在坡度小于25°的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pH值应在4.5至6.5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广东紫珠生长的需求,促进其健康发育。
关于种苗繁育,标准规定了种子采集的时间为每年10月至11月,采收后需立即播种,若不能及时播种则需进行低温沙藏处理。同时,扦插繁殖的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至5月,插穗长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并且要保持插穗上部留有2-3个芽点。
在田间管理环节,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通常每亩种植约1500株左右。此外还提到施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复合肥,每年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和夏季生长期。
病虫害防治部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
最后,在采收加工阶段,建议在秋季霜降前后进行采收,采收后需立即除去杂质并摊晾至半干状态,然后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或烘干即可入库保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广东紫珠药材培育技术规程》从环境选择到具体的操作细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广东紫珠药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