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水面鲢鳙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绿色食品认证的大水面鲢鳙养殖生产。
Title:Green Food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Culture in Large Water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74-2015《绿色食品 大水面鲢鳙养殖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水面鲢鳙鱼的绿色养殖过程。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1. 水质条件:养殖水域应符合GB 3838的规定,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具体表现为溶解氧≥5mg/L,pH值6.5-8.5,氨氮≤0.5mg/L等指标。这确保了鲢鳙鱼生长所需的优良水质环境,避免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
2. 水域面积与形状:大水面面积应大于50公顷,长宽比宜为3:1至5:1之间。这样的水域条件有利于鲢鳙鱼形成自然的洄游路径,促进其健康生长。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苗种来源:苗种需来源于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并经过检疫合格。苗种规格整齐,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这样可以保证苗种质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2. 放养密度:每公顷放养量控制在500-800尾之间。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导致饵料不足,影响鲢鳙鱼生长;而过低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应根据水体生产力合理调整放养比例,通常鲢鱼与鳙鱼的比例为7:3或6:4。
三、饲料投喂
1. 饲料种类:主要采用浮游生物作为天然饵料,辅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并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既能满足鲢鳙鱼对营养的需求,又能降低养殖成本。
2. 投喂方法: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进行。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占鱼体重的2%-4%。投喂时应均匀撒布于整个水域,避免局部堆积造成浪费。
四、日常管理
1. 定期巡塘: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类活动状况以及是否有病害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调节水质、投放药物等。
2. 水质调控: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1/3。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0-40厘米范围内。
五、病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来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发现病害,立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
2. 药物使用:严格遵守NY 5071的规定,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选用高效低毒药物。用药后注意休药期,确保产品安全。
六、收获与运输
1. 收获时间:当鲢鳙鱼达到商品规格(鲢鱼≥1.5kg/尾,鳙鱼≥2kg/尾)时即可收获。收获前停止投喂3-5天,让鱼体排空肠道内容物,提高产品质量。
2. 运输方式:采用活水车或充氧袋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水温、溶氧等条件适宜。运输途中要防止剧烈颠簸,减少鱼体损伤。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对从事大水面鲢鳙养殖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