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蚀坑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风蚀坑的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d Erosion Pi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944-2015《风蚀坑治理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风蚀坑治理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风蚀坑”、“植被覆盖度”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风蚀坑”被定义为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在地表形成的一种凹陷地形。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
二、治理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
三、调查评估
在第6章中规定了详细的调查评估方法,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以及必要的实验测定等内容。特别提到需要测量风速、风向频率等气象参数,并且要求绘制风蚀坑分布图。这些内容为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四、治理措施
标准给出了多种具体的治理措施,如设置沙障、种植固沙植物等。对于沙障设置,明确了材料选择(如秸秆、柴草)、结构形式(如平行式、交叉式)以及埋设深度等具体要求。而关于植物的选择,则需考虑其耐旱性、抗风性等因素,并建议采用乡土树种或经过试验验证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树种。
五、监测与维护
最后,在第8章中强调了治理后的长期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查各项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并记录植被恢复情况。同时指出当发现有新的风蚀现象出现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以上是对DB15/T 944-2015《风蚀坑治理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改善因风蚀造成的土地退化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