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象环境数据共享管理的基本原则、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共享流程、数据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气象环境数据的共享与管理活动。
Title:Management of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ta Sharing DB22T 2416-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416-2015《气象环境数据共享管理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气象环境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及共享等环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数据采集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数据采集应遵循“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原则。具体而言,采集设备需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精度,并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此外,对于特殊区域如高寒或高湿地区,应选用适应性强的专业仪器。
数据存储规定
关于数据存储,《规范》强调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至少保存最近两年的历史数据;同时建议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免遭泄露。另外,在存储介质选择上,推荐使用耐用型硬盘或者云存储服务来提高数据可靠性。
数据传输方式
为了保证数据能够高效安全地从采集点传送到处理中心,《规范》提出了多种可行方案。例如利用光纤通信网络实现高速连接;当无法铺设光缆时,则可以考虑无线传输手段如卫星通信。所有传输过程都必须经过身份验证与权限控制,防止未经授权访问。
共享机制建设
本标准特别重视构建开放包容的数据共享平台。一方面鼓励政府部门间开展合作交流,促进资源互补;另一方面也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涉及到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的信息均不得随意公开,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后方可发布。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气象环境数据共享管理规范》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细节,还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在推动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