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羔红点鲑(Oncorhynchus gorbuscha)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选择、催产、孵化、幼苗培育及管理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花羔红点鲑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Oncorhynchus gorbuscha (Humpback Salm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376-2015《花羔红点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namaycush)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珍贵鱼类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种质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必须来源于健康的自然种群或经过严格检疫的人工养殖种群。亲鱼的年龄应在3龄以上,体重不低于1.5公斤,且无明显的病害症状。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后代的质量,避免因遗传缺陷或疾病传播导致养殖失败。
2. 繁殖环境条件
对于繁殖池塘的要求,标准提出了具体指标: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以上,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pH值范围为6.5至8.5之间。此外,水温控制也是关键环节之一,春季繁殖期的水温宜维持在8℃至12℃之间。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花羔红点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幼苗存活率。
3. 孵化管理
关于孵化过程中的管理措施,标准强调了定期检查受精卵发育情况的重要性,并规定每日至少巡查两次。当发现有死卵时应及时清除,以防止病原菌滋生影响其他健康卵。同时,在仔鱼开口摄食阶段要提供充足适口饵料,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4. 防疫与消毒
为了预防疾病发生,标准特别提到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需采取有效防疫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对进出场区人员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效低毒药物定期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 记录档案管理
最后,标准还要求所有涉及繁殖活动的相关信息都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这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来源,也为今后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持。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花羔红点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从种质选择、环境调控到具体操作细节等方面均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对于促进该物种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