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力配网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提升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电力配网中用于提升低压线路末端电压的装置,其他类似装置可参照执行。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ow Voltage Boosting Devices at the End of Low Voltage Lin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K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87-2015《电力配网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提升装置 通用技术要求》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提升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电力配电网中用于改善低压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提升装置。这一条款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针对低压配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提升装置”进行了定义:安装在电力配电网低压侧,通过补偿无功功率或调节输出电压等方式来提高低压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设备。此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装置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性。
三、技术要求
1. 基本性能要求
- 装置应具备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低压线路末端电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整输出。
-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装置的效率不应低于90%。
2. 安全性要求
- 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的规定,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 应设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多重保护措施,防止因异常情况导致设备损坏或引发安全事故。
3. 环境适应性要求
- 装置需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通常为-25℃至+55℃之间。
- 对湿度也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95%(非凝结状态)。
四、试验方法
对于上述各项技术要求,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例如:
- 使用高精度电压表测量实际输出电压值,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通过模拟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检查装置响应速度及稳定性。
五、检验规则
明确了产品出厂前需要完成哪些项目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评估等。只有当所有项目均合格后才能允许出厂销售。
六、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这部分内容规范了产品的标识方式以及如何妥善地对其进行包装、搬运和存放,以保证产品质量不受损害。
总之,《电力配网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提升装置 通用技术要求》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设计指导原则,同时也为用户选购合适的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希望以上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