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香椿用材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香椿用材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oona Sinensis Timb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088-2015香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香椿用材林的栽培技术。以下为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1. 地块选择:要求地块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在6.5至7.5之间。这样的土壤条件能够保证香椿树根系的正常发育,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2. 整地要求:需进行深翻耕作,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结合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
二、苗木培育与定植
1. 苗木质量: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苗高应在50厘米以上,地径不小于0.8厘米。
2. 定植密度:行距保持在3米左右,株距控制在2米以内,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确保每棵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三、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新栽种后要浇足定根水,之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灌溉;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追施一次复合肥,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2. 中耕除草:定期清除杂草并进行浅层松土,避免杂草与香椿争夺水分和养分。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方法如粘虫板诱杀成虫,化学药剂使用时应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采伐更新
1. 成熟年龄:一般情况下,香椿用材林从种植到第一次采伐大约需要8-10年时间。
2. 更新方式:采用渐进式轮伐法,在保留部分老树的同时逐步补充新植幼苗,维持林分稳定性。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建立健全档案制度,记录每次操作的具体内容及效果反馈;
3.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改进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香椿用材林的整体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